防范各种“看似无门槛”的贷款套路 贷款时应理清综合借贷成本

德州新闻网讯(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王南)

时下,贷款成为人们消费的一种常用方式。那么,如何规避风险,防范非法贷款套路呢?20日,建行德州分行的工作人表示,要注意防范各种“看似无门槛”的贷款套路。

该工作人员表示,贷款者首先要弄清借款成本。

借款成本指的是包括利息和其他各种费用(如手续费等)在内的综合资金成本,它应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金融消费者尤其要关注利率之外的一次性费用,明白自己实际承担的成本。

她说,有的公司会收取手续费、服务费、中介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借款人要将因贷款而产生的各项费用列入成本来计算自身的真实借贷成本。在金融行业中,一般使用年利率作为参考。现实生活中也会遇到月息甚至日息的情形,月息和日息一般很难直观判断其利率高低,因此可以换算成年化利率。

同时,要警惕陌生电话推销贷款和非法网络贷款。针对目前日益频繁、触手可及的电话推销及颇具创意的网络贷款推销,金融消费者,尤其是消费需求旺盛的年轻人,在参与借贷前,要逐一核对十条注意事项。任何机构开展资金放贷业务,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未经批准不得从事放贷业务。

中介机构或信息平台推荐的贷款业务,必须查清楚最终放贷机构名称及是否具备真实的放贷资质;个人借贷前需要明确自身是否有需求及自身已有的负债水平;正确计算综合借贷成本,仔细询问除利息外的其他各项费用;不少银行业金融机构已有手机银行,并推出个人信用贷款业务,个人借贷前请至少对比两家商业银行的信用贷款综合成本;不存在免费或免息的贷款,莫因贪恋“小便宜”而掉入真正的套路和陷阱;充分运用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平台查询公司的经营范围及经营异常情况;充分运用我国金融管理部门的官方网站查询受监管的机构名单,受监管意味着该机构必须满足一定的监管要求,但并不保证该机构会完全合规地开展业务;金融消费者要坚决远离两类不具有金融从业资格的机构:一是在国内不受金融管理部门监管的机构;二是自称在境外接受金融监管的机构;金融专业性强,涉及各类风险的管理,普通金融消费者要正确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多咨询身边熟悉的专业人士,多学习相关金融知识,看不懂的业务不触碰,没有说清楚风险点或看不透风险的产品要远离。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